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商业资讯  > 正文
工商业储能进入快速爆发期 储能资产可融资性难题待解 世界快播报
来源:华夏时报     时间:2023-06-04 06:04:03

6月1日到6月2日,由中国能源报、上海市太阳能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(2023)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“新型储能投融资研讨会”在北京举行。

在此次会议上专家判断,工商业储能将进入快速爆发期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由于储能设施在运行时存在风险,所以储能资产的可融资性,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,亟待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各方拿出解决智慧和方案。


(资料图)

发展新型电力系统,应创造储能强国

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,在年会上提出了创储能强国的观点。他认为,用电池做规模储能优势突出。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应用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,建立新型电力系统。可再生能源受季节、时间、天气等影响,发电的波动性必然造成不稳定性,所以新型电力系统必需将规模储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。

杨裕生认为,应创新研发规模储能专用电池。必须发展新的高安全、高效益储能电池,抢占技术制高点,创储能强国。必须大力推进储能电池新原理、新体系、新材料的创新和技术攻关,风险投资基金应踊跃进入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剑波表示,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,也是备受关注的技术,它的发展趋势是需求大、增长快、种类杂、功用多。

对于未来要发展的储能形式,目前有很多预测,郭剑波的观点是,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,抽水蓄能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储能技术。他认为,储能技术的选择和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是安全,经济也很关键。

华能集团总经理邓建玲在年会上表示,应以系统观念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,推动新能源与煤电优化组合,加强流域水电统筹规划,实现风光水储、风光火储、风光氢储等一体化发展。

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谢戎彬介绍说,截至2022年底,全国已投运新型储备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,平均储能时长约2.1小时,比2021年底增长110%以上,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。

同时,储能行业投融资热度持续高涨,毕马威和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储能行业融资交易249笔,融资规模为494亿元,融资金额是2019年的6倍。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,储能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,行业预测“十四五”末,我国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超过5000万千瓦,重点布局在华北、西北地区。

工商业储能行业快速爆发

“工商业储能,随着电力市场交易的频次,峰谷差价不断拉大,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越来越明显”,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、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认为。今年和去年,随着市场交易量扩大,峰谷差拉大,工商业储能的IRR(内部收益率)一直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,叠加锂电池成本下降,工商业储能成为这两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。

工商业储能发展如此迅速,一方面是渗透率低,另外是IRR持续位于高位。基于这个原因,中国的工商业储能将进入快速爆发期,渗透率将快速提升。

普华永道中国能源、基础设施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也认为,工商业储能有更好的应用场景,商业模式具有想象力。因为能与新能源发电、电源侧的分布式电源技术、微网、能源管理、充电,以及与其他的能源消费形式融合,工商业储能未来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谈到储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,愉悦资本创始与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表示,实现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,而能源领域减碳的核心突破口则是电。新能源汽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,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。新能源汽车将引发汽车、能源、人工智能三场大变革。刘二海判断,基于全球大市场,这些变革将指向诸多市场新机会。由此,以新能源汽车、储能为代表的中国优势产业,将在全球化3.0浪潮中大有作为。

储能资产可融资性难题待解

“新型储能行业火爆的背后,有着一个大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,就是储能资产的可融资性”,乐创能源董事长、CEO潘多昭表示。

储能设施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,很多投运的储能设施没有大规模使用,也是为了规避安全运行的风险,“项目都闲置了,技术如何迭代?又如何让证券公司或者租赁公司来确定资产的收益率?”

在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初期,在困难和挑战面前,大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行业竞争,而是如何提升抗波动能力。潘多昭说,“原材料价格、技术迭代、核心人才的流失等,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风险”。

要解决储能设施的安全性风险,必须重视投运后的运维工作,运维不是说只要有人去巡检就行,而是设备本身以及系统平台算法都要跟上。此外,运维人员对应的保障机制、保险机制、第三方评估机制都要有效介入。储能基础设施之外的云端管理平台、运维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和运维服务体系的建设,将成为发挥新基建价值的重要保障。

目前乐创能源管理的所有储能项目,每天百分之百达到两冲两放,这样的使用率让所有的算法、软件、电器结构、产品化运维等全链条技术实现迭代和正向发展。

对于如何实现储能资产的可融资性,平安国际融资租赁城市基础设施与运营群产品总监郭兴亮表示,平安针对储能已经开发出轻主体重项目现金流的授信模式。在企业成长初期,平安资本或者平安证券等投行,可以提供私募股权和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支持,中期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债权赋能,后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之后,可将保险直投或者投行融资的资金带入,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中的小股中债大投行的综合金融价值。

(文章来源:华夏时报)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